“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晃通过全面梳理上级关爱精神,整理过来经验,针对当前脱贫攻坚中弱势群体帮扶盲点,对县级层面社会关爱制度进行改革,创造性出台普惠民生的“大关爱”政策,以“大关爱+脱贫攻坚”模式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之路。
精准识别,将弱势群体全部纳入大关爱范围。将9类家庭15类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关爱对象,覆盖全县所有困难群体,涉及3.3万余人。同时,建立关爱对象数据台账和信息库,定期对纳入大关爱救助对象开展以“一看、二访、三核、四定”为流程的调查核实,避免过度救助或救助不到位的问题发生。
分类施策,优化提升弱势群体关爱方式。针对困难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通过资金救助或补助、费用补贴或减免、物资发放或赠送、生活照料或服务、救治或安置、资助参保、就业救助、住房救助、情感关怀、司法援助、社区矫正等关爱方式,分类施策,为关爱对象量身定制关爱救助。
多措并举,全面保障大关爱政策顺利实施。整合政策资金。打破“部门资金部门用”的惯例,在国家法律和县财力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关爱救助困难人群。将根据关爱对象类别,在设定年度救助资金上限的同时,适度突破个人承担部分关爱救助力度。简化救助程序。建立两种申请帮扶救助渠道。一种是各职能部门按照制定的大关爱项目实施细则直接受理并办理。另一种是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关爱服务窗口”,先统一受理,再代为办理或分转办理。广泛宣传政策。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使关爱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充分发挥“互联网+民生”的作用,将政策内容、对象识别、办理程序、政策落实等进行网上公开,增加关爱工作的透明度,提升群众知晓度。